人糞尿是一種來源廣、養分高、肥效快的有機液體肥料。 具有養分全(N、P、K等)、氮素含量高、腐熟快(夏季6-7天)、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特點。故在有機肥中人糞尿有細肥之稱。因此,管理好施用好人糞尿對增加農業收入、增強地力底勁、提高作物產量、是一項物美價廉的增產措施。人糞尿易分解成氮,這是一種極易揮發的物質,若保管和處理不當,易使養分揮發流失,降低人糞尿的質量。只有合理貯存和管理好人糞尿,才能既可達到提高肥效、減少養分損失,又可減少病菌、蟲卵的傳播,有利改善環境衛生和人畜健康。所以,管好用好人糞尿確是一項不可忽視的農業技術措施。
1、改善糞坑環境。糞坑宜建在地勢較高、避風陰涼處,并用磚石砌造,水泥抹縫,防止糞便滲漏流失。糞坑中應適當加水稀釋使濃度和溫度降低,同時在糞坑上加蓋,防止風吹日曬和氨氣揮發。據測檢,糞坑(缸)加蓋,可減少氮素損失48%-60%。
2、增加保氮物質。 在人糞尿中加些吸附氨和尿液很強的秸稈、枯枝落葉、干土、泥炭、草皮等保氮物質,作為覆蓋物參與糞尿摻和,可大大減少氮素損失。還可加入3-5%的過磷酸鈣或石膏,使人糞尿中不穩定的有效成分碳酸銨變為較穩定的復合肥--磷酸銨或硫酸銨,既減少了氨的損失,又補充了人糞尿中磷素及其他養分,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為保氮除臭,在人糞尿中加些綠礬(硫酸亞鐵),可與人糞尿中帶臭味的硫化氫結合而生成無臭味的硫化亞鐵,在城市及郊區更適用。
3、科學管糞尿,忌尿摻灰。農村用草木灰撒入人糞尿中用以吸附尿液和臭味,或將人糞尿與草木灰混放混用的習慣,是極不科學的,必須盡快改變。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滲于水后即呈堿性反應,與人糞尿接觸或混存、混用,都會加速氮的揮發損失。科研部門試驗,草木灰與人糞尿以1:1.5混合,貯存3天,氮素損失27.4%;貯存3個月,氮素損失高達85.6%。
4、漚熟人糞尿,避免病菌、蟲卵傳播。人糞尿中常常帶有大量的傳染病菌和寄生蟲卵,易于傳染多種疾病,城郊蔬菜區在施用人糞尿時,必須進行衛生處理,采用加蓋漚制、密封堆積及等方法,使其腐熟,以殺死病菌、蟲卵,確保人畜健康。
人糞尿是以氮素為主的有機肥料,對葉菜類的白菜、韭菜、甘蘭、菠菜、芹菜等蔬菜作物,增產效果極為顯著。
對一些農作物的弱苗轉化升級,特別是對小麥的弱苗轉壯,畝潑施或隨水澆灌20-30擔的稀人糞尿,效果更為顯著。北方農民素有冬前熟尿潑麥的習慣,應大力提倡。油菜、豌豆等需磷鉀較多的作物,施用人糞尿時,應配合磷鉀肥料,以提高增產作用;人糞尿雖適用于各種土壤和一般作物,但在鹽堿地上,應慎重施用,兌水后分次施用,防止傷苗和破壞土壤結構;對于馬鈴薯、甘薯、甜菜、煙草等忌氯作物,不宜多施,以免因人糞尿中的氯離子而影響產品質量,致使食口性降低,含糖量降低,煙草釘火、易燃性降低的不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