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西瓜橫行街道的時候了,現在只有少部分西瓜上市,還有一部分西瓜還在種植期間,那么西瓜主要病害都有哪些?應該如何防治呢?
西瓜主要病害之西瓜炭疽病
癥狀苗期表現為子葉邊緣出現半圓形或圓形褐色病斑,其上產生黑色小點,或者有淡紅色的粘稠物。幼莖受害,病部黑褐色并縊縮,引起瓜苗倒伏。葉部病斑,實為圓形淡黃色水漬狀小斑,后變褐色,邊緣紫褐色、中間淡褐色,有同心輪紋和小黑點。病斑易穿孔。
發生規律病菌生長適溫度為24℃-25℃,濕度在90%以上,高溫干旱條件下發病較輕。
防治方法先用無病種子,或種子,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或用40%甲醛100倍液浸種30分鐘,清水洗凈后催芽。發病初期可噴70%代森錳鋅400-500倍液,65%代森鋅或多菌靈500倍液,5-6天噴1次,連噴2-3次。
西瓜主要病害之西瓜猝倒病
癥狀發病初期在幼苗近地面處,呈黃色水漬狀,后變黃褐色而干枯收縮,幼苗一拔就斷。
發生規律病菌隨雨水和流水傳播。地溫低(10℃-15℃),苗床濕度大,夜晚涼爽白天光照不足,了有利于發病。種子和床上帶菌多,秧苗感病機會也多。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嚴格選擇地勢高、排水好、未種過瓜類的土壤。加強苗床管理,做好保溫、通風降濕工作。苗床濕度過大時,可撒施少量草木灰或干土,并通風降濕。(2)化學防治。在剛出現病株時立即拔除病苗,并噴灑銅氨合劑,防止病害蔓延。也可噴施75%百菌清700-800倍液。
西瓜主要病害之西瓜病毒病
癥狀在甜瓜植株上部葉片先表現癥狀,呈深淺綠色相間的花葉斑駁,葉片變小卷曲,莖扭曲萎縮,植株矮化。瓜果變小,其上也有深淺綠色相間的斑駁。西瓜受害,葉片出現黃綠相間的花斑,葉面凹凸不平,新長出葉畸形;染病葉片狹長,皺縮扭曲,花器發育不良,不著果或者果畸形。
發生規律溫度高、日照強有利發病,缺肥和生長勢弱的瓜田常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及時殺滅蚜蟲,有效藥劑有20%速滅殺丁乳3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嚴重時用4支80萬單位青霉素對水15千克噴霧。或用抗毒素2支(20毫升)加硫酸鋅50克對水15千克噴灑葉面效果也顯著。
西瓜主要病害之西瓜白粉病
癥狀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細小圓形白色斑點,以后擴大成為白色粉斑,病斑相連成片,使葉片、莖蔓上布滿白粉。
發生規律當田間濕度大,溫度在16℃-24℃時,發病嚴重。溫室、大棚內種植西瓜、甜瓜、常因空氣不流通,濕度大,比露地栽培的發病早,而且嚴重。
防治方法注意田間衛生,及時摘除病葉,集中燒毀。加強栽培管理,增施磷鉀肥料,提高植株抗性。發病初期可噴農抗120-200倍液,或15%粉銹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西瓜主要病害之西瓜疫病
癥狀幼苗、成株均可發病,危害葉、莖及果實。子葉染病先呈水浸狀暗綠色圓形斑,中央逐漸變成紅褐色,近地面處縊縮或枯死,真葉染病,初生暗綠色水浸狀圓形或不規則病斑,迅速擴展,濕度大時,腐爛或像開水燙過,干后為淡褐色,易破碎,莖基部染病,生紡錘形浸狀暗綠色凹陷斑,包圍莖部且腐爛,患部以上全部枯死。果實染病,則形成暗綠色圓形水浸狀凹陷斑,后迅速擴及全果,致果實腐爛,發出青貯氣味。
發生規律發病溫限5℃-37℃。適溫20℃-30℃,雨季及高溫高濕發病迅速,排水不良,栽植過密,莖葉茂密或通風不良發病重。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開始噴灑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35%瑞毒唑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58%雷多米爾一錳鋅(瑞毒鋅)可濕性粉劑。
西瓜主要病害之西瓜綿腐病
癥狀苗期染病,引猝倒,結瓜期主要危害果實。貼土面的西瓜先發病,病部初呈褐色水浸狀,后迅速變軟,致整個西瓜變褐軟腐。
發生規律平均氣溫22℃-28℃,連陰雨天多或濕度大利于此病發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1)利用抗生菌抑制病原菌。如在瓜田內噴淋“5406”3號劑600倍液,使土壤中抗生菌迅速增加,占優勢后可抑制病原菌生長,從而達到防病目的。(2)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大雨后及時排水,必要時可把瓜墊起。(3)發病初期噴灑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其他參考答案:
(1)集中種植,分區輪作:西瓜的輪作周期旱地5年以上,水田3年。為了嚴格實行輪作,西瓜的栽培面積,只能占農田的10%~15%。提倡集中種植,分區輪作,以便于農田排灌,減少因灌溉水傳播病害
(2)清潔田園,減少病蟲源:田間和瓜田附近雜草,減少蟲源和病源。在生長期間發現病株、病葉,應及時整枝,剪下瓜蔓、病葉,帶出瓜田,集中燒毀。
(3)選用抗病品種、健株種子,或進行種子以杜絕因種子帶菌而感染病害。
(4)施用腐熟農家肥:牛、羊、雞等畜禽糞、土雜堆肥等應高溫發酵后應用,或曝曬后堆制,以減少蟲卵和病菌,杜絕肥料帶菌而引起發病。
(5)培養無病健苗:采用無病培養土,床土及苗床防病等措施,避免因幼苗帶菌而引起病害的發生。
(6)加強田間管理:從開溝排水,鋪設地膜,合理施肥,增加磷、鉀肥等方面著手,促使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整枝、壓蔓及人工授粉時,應防止操作過程中傳播病害
(7)調節土壤酸堿度:酸性土壤有利于大多數病菌生長。因此,對酸性土壤每666.7m2施石灰100千克、草木灰1500-2000千克,可以調節酸堿度。
2、藥劑防治
藥劑吸收快,防治效果好,使用方便,不受地區和季節的限制,是綜合防治病蟲害的重要環節。
藥劑防治應掌握以下幾點:
(1)選用的農藥要有針對性:對癥下藥才能發揮藥效,選用同時能防治幾種病害的農藥,如多菌靈、托布津對葉片上炭疽病、疫病均有效果
(2)防重于治:防病是根據藥劑的有效期定期噴藥,起到預防的作用。治病則應早發現,早,把病蟲消滅在初發階段,防止擴大蔓延,節約用藥,減少污染。因此,應經常檢查,發現中心病(蟲)株,及時用藥。盛發期則應重點防治。
(3)正確掌握用藥濃度:過稀藥效低,過濃造成藥害而影響植株生育。一般前期濃度低些,而生長的中后期濃度高些。此外,應掌握正確的配制方法,如波爾多液防治炭疽病效果很好,有效期較長,但配制不當易造成藥害,或噴灑因難。
(4)輪換農藥:防治一種病蟲害,經常使用一種藥劑,會降低防治效果,而交替使用幾種農藥,可避免病蟲產生抗藥性。
(5)農藥、化肥混用:提倡劑、殺蟲劑與氮磷肥及微量元素混用,達到既防治病蟲,又增加植株的營養,一舉三得,提高工效。如中后期用托布津、敵百蟲、尿素或磷酸二氫鉀,每隔7-10天用1次,對于防病治蟲、防止早衰有顯著的效果。混用時應注意藥品的性質,以免相互影響效果。
回答者:三郎 2014/5/6 11:35:56
西瓜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銹根病和立枯病。(1)猝倒病:猝倒病是西瓜苗期常發生的病害。幼苗被病菌侵染后,基部出現水浸狀淡黃褐色病斑。接著,病斑迅速繞莖1周,變為褐色并縊縮?…
西瓜有哪些苗期病害?如何防治?西瓜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銹根病和立枯病。(1)猝倒病:猝倒病是西瓜苗期常發生的病害。幼苗被病菌侵染后,基部出現水浸狀淡黃褐色病斑。接著,病斑迅速繞莖1周,變為褐色并縊縮。病株很快倒伏 ,病勢發展很快,所以叫猝倒病。倒伏后的幼苗短期內仍為綠色。此病蔓延很快。猝倒病的病原菌是藻狀菌,腐生性很強,可長期在土壤中生存。其游動孢子借助于水進行再侵染。苗床土溫底、濕度大、白天光照不足,幼苗生長瘦弱時易發病。另外,播種量大、幼苗過密、水肥過多、通風不良等因素都可引起發病。
猝倒病的防治方法:一是選用無病床土育苗。二是采用0.3%的4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或50%福鎂雙可濕性粉劑拌種。三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份,摻細土1000份作種子覆土。四是向床面撒草木灰或細干土,以降低濕度和提高溫度。五是用硫酸銅粉2份、碳酸銨粉11份,混勻后裝瓶密閉1晝夜配成銅銨合劑。用400倍銅銨合劑溶液噴霧,每7~10天噴1次。用500倍70%敵克松原松粉溶液灌根。(2)銹根病:也叫爛根病,當幼苗根系處于低溫、多溫條件下易感此病。發病初期子葉表現下垂,幼苗生長極慢。根部初呈黃銹色,遲遲生不出新根。嚴重時則導致爛根,幼苗死亡。銹根病是一種生理病害。當苗床管理不當,連續陰雨天,溫度下降嚴重,床土低溫、高濕,根系不能正常進行生命活動,因而導致發病。預防方法:一是出苗后保持地溫在18℃以上,控制土壤濕度,少澆水,澆溫水。二是早春采用溫床育苗。(3)立枯病:當幼苗感病后,莖基部一側產生橢圓形褐色病斑。發病初期,病苗中午萎蔫,早晚恢復正常。以后病斑擴大,幼莖干縮,幼苗枯萎死亡。濕度大時,病部產生淡褐色稀疏絲狀體,即菌絲體。大苗受害后,莖部呈潰瘍狀,地上部變黃,萎蔫死亡。立枯病菌屬于中的半知菌,其發病溫度為17~28℃,12℃以下或30℃以上時病菌受抑制,不侵染發病。在高濕條件下發病快。菌絲及菌核在土中可存活4~5年。其傳播媒介有風、雨、水等。土壤濕度大、低溫弱光或密度過大時都易發病。立枯病防治方法:一是選用有種過瓜類的大田土作育苗土,或進行苗床。方法是,用50%多菌靈和細土按1:200之比做成藥土,于播種前撒在畦面上并與床土拌勻,播種后床面再撒一層。二是出苗后出現點片發病時,應及時將上述藥土撒于病苗基部,同時將周圍發病幼苗基部也撒上藥土。三是加強苗床管理,注意適時通風、澆水,防止土壤濕度過大,及時間苗,防止徒長。陰冷天氣時應盡量提高苗床地溫,減少澆水量。
回答者:小楊 2014/5/6 1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