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是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常用的氮素肥料,可其利用率僅為30%~40%,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尿素利用率呢?
一、優先考慮主要作物 尿素價格較高,在施用時應首先考慮種植面積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如小麥、玉米),而對于蕎麥等類作物,則可以根據經濟情況適當少施或不施,以發揮肥料的增產作用。
二、做基肥或追肥 尿素適于做基肥和追肥,一般不做種肥。因為高濃度的尿素會破壞蛋白質的結構,使蛋白質變質,影響種子發芽和幼苗根系生長,嚴重時會使種子失去發芽能力。
三、做根外追肥 尿素本身有吸濕性,容易被葉片吸收,尿素往葉內滲入時,引起質壁分離的情況少,即使發生也會很快恢復。所以尿素作根外追肥比其他氮素肥料好。根外噴施濃度隨作物種類不同而異,禾本科作物根外追肥的濃度為 1.5%~2%;用于雙子葉作物根外追肥的濃度為1%,在作物開花期濃度還應小些。一般每畝用尿素根外追肥數量為0.5~1.5千克。噴施的時間在下午4時以后進行為宜,此時蒸騰量小,葉面氣孔逐漸張開,一夜間基本上可 以把稀釋的尿素溶液吸收完。值得注意的是,尿素中含縮二脲若超過1%時,對作物有抑制作用,不宜做根外追肥。
四、深施覆土 尿素在土壤中分解的終產物是碳酸銨,碳酸銨很不穩定,在土壤中或土壤表面分解形成游離氨,易揮發損失,所以尿素要深施覆土。實踐證明,把尿素施在地表面常溫下4~5天,大部分氮素便氨化揮發掉,其利用率 只有30%左右,尤其是在石灰性和堿性土壤的表面,氨的揮發損失更為嚴重。因此,在用尿素作追肥時,是開溝深施不少于10厘米,這樣才能使尿素處于潮濕土中,有利于尿素的轉化,也有利于氨態肥被土壤吸附, 減少揮發損失。
五、與作物要保持一定距離 因尿素含氮量高,養分濃度大,具有很大的吸濕性。因此,在追肥時,要防止把尿素施在作物根系附近,更不能把尿素掉進作物的心葉里,以免幼苗,影響生長。
六、比其他氮肥提前施用 尿素是一種低分子的有機化合物,施入土壤后會有個氨化過程,轉化為一種揮發性很強的碳酸銨后,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因此,用尿素給作物追肥,應比其他氮肥提前7天左右施用。
七、雨后施用 尿素吸濕性能好,旱地追肥盡量在雨后,以便肥料迅速溶解,被土壤吸附。
八、切忌與堿性肥料混施 尿素屬于中性肥料,追肥時切忌與堿性化肥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如非與堿性肥料混合施用不可時,也要錯開施肥日期,一般隔3~5天。但尿素與氯化鉀、磷礦粉和過磷酸鈣等肥料混合施用時,增產效果顯著。
九、配合其他化肥施用 尿素屬于單質肥料,施用時應和磷肥或其他化肥配合使用,這樣既可以滿足作物對各種養分的需要,同時也能發揮肥料之間的協同作用。
十、與有機肥料配合施用 尿素和有機肥料配合施用是提高尿素肥效的有效措施,可以取長補短,緩急相濟;提高肥效,節約化肥;促進微生物活動,改善作物營養條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增加收入等,從而提高肥料的經濟效益。有機肥以優質豬糞為。
十一、追施后不宜馬上灌水 尿素施入土壤后,在末被分解轉化前,是不能被土壤所吸附的。如果追施后馬上灌水,會造成尿素的大量流失。土壤缺水嚴重,非灌水不可時,也要做到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在給水稻追肥時,應考慮到尿素在轉 化前流動性較大的特點,追施后更不能馬上灌水,一般在追后3~5天灌1次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