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黃龍病是柑橘種植中經常出現的一種病癥,柑橘黃龍病有什么辦法?這種病癥有什么特點?
柑橘黃龍病分布區域:
福建、廣東、廣西三省,云南、四川、湖南、江西、浙江黃龍病的病原黃龍病病原為難培養,候選定名為Liberobacterasiaticus。黃龍病的傳播黃龍病可通過嫁接傳博用病樹接穗繁殖苗木,以及病接穗和病苗的傳運是該病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在田間,黃龍病由柑桔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傳播。柑桔木虱在華南地區一年發生8-10代。以成蟲越冬。如果在有病的樹上嫁接繁殖,那么育出苗木一般都是帶病的,黃龍病的遠距離傳播主要就靠帶病接穗或帶病苗木的調運三某些跡象表明,種子也有可能傳播。田間自然傳播媒介為柑橘木虱,柑橘木虱吸食樹汁液后,又轉去健樹吸食而傳播,病原體在木虱體內的循回期約20天至1個月,短為2天。3齡以上的幼蟲及成蟲均能傳播。
柑橘黃龍病方法:
藥劑防治可以減輕黃龍病的癥狀,但不能根除,必須實行綜合防治。
1、尋找新的方法和抗性材料選育抗性柑橘砧木和接穗品種。
2、加強柑橘木虱的檢測與防治,切斷傳播途徑,是預防黃龍病流行的重要環節。應用黃色粘板不僅能監測木虱,研究其生物學和生態學,而且也能對柑橘木虱天敵的消長規律進行研究,再輔以柑橘木虱寄主植物--九里香的誘集,效果會更好,成蟲和若蟲都能捕到。通過監測嚴格控制柑橘木虱做到基本消滅。
3、嚴格實行檢疫制度。禁止病區的接穗和苗木流人新區和無病區。新區一律用無病苗木和接穗,對來路不明的苗木,不論其質量好壞和有無癥狀表現。應按植物檢疫條例予以燒毀。
4、建立無病苗圃,培育無病苗木。根據病害的病原特性和傳播特點。無病苗圃選在沒有柑橘木虱發生的非病區,如在病區建圃,必須要有隔離條件,即苗圃周圍距離柑園應在5千米以上,有天然條件(如山區、林區)阻隔更好。在建圃之前,還應鏟除附近零星.
其他參考答案:
(1)嚴格檢疫制度,杜絕病苗、病穗傳人無病區和新種植區。
(2)培育無病苗木。①苗圃地應選擇在無病區或隔離條件好的地方,或用塑料網棚封閉式育苗。②建立柑橘無病毒繁育體系。凡經選出的良種株系,必須通過指示植物或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通過莖尖嫁接脫毒技術獲取莖尖苗木,按無病毒規程操作繁育無病苗木。③“體系”未建立時,砧木種子應采自無病樹的果實,種子用50~52℃熱水浸泡5分鐘,預熱后再浸泡在55~56℃的熱水中,恒溫達50分鐘。接穗應采自經鑒定的無病母樹,并用1 000倍鹽酸四環素液浸泡2小時,后即用清水沖洗干凈嫁接。④加強苗圃的管理制度。
(3)防治柑橘木虱。①加強栽培管理,每次新梢抽發整齊,統一噴藥防治。在萌芽期即要噴次農藥,防治成蟲產卵在芽隙處。農藥以有機磷為主,可選用水胺硫磷、氧化樂果或機油乳劑等。②加強冬季清園噴藥,消滅越冬期活動力差的柑橘木虱,是全年防治的關鍵。③調整果樹品種結構,在柑橘產區內不種植黃皮、九里香等蕓香科植物,杜絕柑橘木虱轉移寄主。
(4)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柑橘果樹可用黃龍寶藥肥淋根和用葉六素噴施預防缺素,及早挖除病樹,堅持每次新梢轉綠后檢查黃龍病株,發現一株挖除一株,不留殘樁[2] 。近年來,利用物理及生物綜合方法,包括采用低溫等離子復合制劑在防治方面有較好的效果。
(5)病區重建柑橘園。①應整片挖除病、老樹,清理環境,先種植一年短期作物后再行種柑橘。②采用隔離種植。
(6)以產業化經營方式發展柑橘生產,做到發展規模統一規劃,園區內統一品種,生產上統一措施,技術上統一指導,管理上統一規程。能有效控制發病率。
回答者:小楊 2014/9/23 9: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