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份以來,雨水較多,高溫、高濕的環境更容易導致玉米褐斑病的發生,如果不能及時防治,將對今年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產生重大影響。那么,玉米褐斑病危害有多大?玉米褐斑病如何防治?
玉米褐斑病的癥狀
玉米褐斑病通常發生在玉米葉片、葉鞘及莖稈,先在頂部葉片的尖發生,以葉和葉鞘交接處病斑更多,常密集成行。
初為黃褐多功能或紅褐色小斑點,病斑為圓形或橢圓形到線形,隆起附近的葉組織常呈紅色,小病斑常匯集在一起,嚴重時葉片上出現幾段甚至全部布滿病斑,在葉鞘上和葉脈上出現較大的褐色斑點。
發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葉細胞組織呈壞死狀,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葉局部散裂,葉脈和維管束殘存如絲狀。莖上病多發生于節的附近。
玉米褐斑病的防治
根據目前多雨的氣候特點,噴后6小時內如下雨應雨后補噴,較好地控制玉米褐斑病的發生危害。施藥時間應在上午10時以前,下午4時以后,避開高溫時間噴藥。
為防治玉米螟、粘蟲、棉鈴蟲等害蟲以及促進玉米增產,可在藥劑中加入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促健壯生長,以提高抗病能力。
以上就是玉米褐斑病的簡單介紹,更多產品和技術咨詢請關注1988.TV火爆農化招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