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科學合理施肥不僅可維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而且還能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品質和增強抗逆性。但是如果施用過量的話,那就是好心辦壞事,嚴重時會產生肥害。當然,不僅僅是過量施用,肥料的品種、施用方法、施用時期、作物的需肥特性等方面不注意都易產生肥害。那么肥害有哪些類型?
肥害有哪些類型?
1、養分濃度過高型肥害
化學肥料或有機肥料往往一次性施用總量過多,超過作物所需量,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土壤鹽分濃度過高。
發生原因:
由于土壤中鹽度過高,多數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的功能受阻,嚴重的甚至發生細胞中的水分倒流入土壤中,出現反滲透現象,導致作物根部細胞脫水產生肥害。
為害癥狀:
造成作物脫水,出現燒苗、燒根、僵苗不發、葉片畸形等現象,植株發蔫似霜凍或開水燙過一樣,輕則影響生長,嚴重時作物逐漸萎蔫枯死。
施肥時有3種情況易發生濃度過高型肥害:
1)施肥部位不當
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根系吸收能力強的是在根系外圍的白根和根毛區。如果將性的化肥直接施用于主根部位,會因土壤溶液濃度過高而燒根。
2)施肥量過大
施肥的量和濃度一定要把握好。上圖就是由于底肥施用過量而導致黃瓜發生肥害,大面積萎蔫。葉面噴施時也要注意,高濃度的葉面肥會導致葉片細胞原生質失水,出現焦邊葉。
3)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
有機肥營養較,但是一定要施用腐熟好的。未腐熟的有機糞肥,在土中繼續分解,會酸化土壤并釋放出熱量,同時還能攜帶大量的病菌,寄生蟲卵,易導致肥害、病害一起發生。
2、氣體毒害型肥害
主要指氨氣、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氣體毒害。多數來源于肥料分解、揮發而產生。
1)氨氣毒害
氮肥、有機肥等都會揮發出氨氣,特別是在氣溫低、土壤堿性的環境中更甚。當氨氣濃度達到一定量時,地上部分會發生急性傷害,葉肉組織崩壞,葉綠素解體,葉脈間出現點或塊狀黑褐色傷斑,嚴重時造成全株枯死。
2)亞硝酸氣體毒害
亞硝酸氣即二氧化氮,當地溫較低、土壤通透性差時,過量施用氮肥后,氮肥硝化過程會受阻,亞硝酸態氮在土壤中大量積累,遇上酸性土壤的話,亞硝酸氣體則會大量溢出。亞硝酸害分急性和慢性兩種,主要危害葉片。急性型:葉片上形成很多白色壞死斑點,嚴重的斑點連片或枯焦。慢性型:僅葉尖或葉緣先黃化,后向中間擴展,病部發白后干枯。
3)二氧化硫氣體毒害
棚室內施用大量生餅肥、有機糞肥后,由于溫度較高,在腐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硫化氫,硫化氫在空氣中進一步氧化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氣體由氣孔進入葉片,再溶解浸潤到細胞壁的水分中,使葉肉組織失去膨壓而萎蔫,產生水漬斑,變成白色,在葉片上出現界限分明的點狀或塊狀壞死斑,嚴重時斑點可連接成片,造成全部葉片枯黃。
3、鹽分積累型肥害
由于施肥量大,土壤中的一些可溶性鹽分會聚集在地表就像上圖一樣。地表鹽分含量高,導致根系生長嚴重受阻,有的地塊甚至無法耕種。危害癥狀主要表現為植株矮化,葉色黑綠有硬化感,心葉卷曲,嫩葉及花萼部位有干尖現象,根變褐色以至枯死,果實生長緩慢,受害嚴重的植株甚至會出現萎蔫、枯萎。
4、有毒有害物質型肥害
肥料中縮二脲、游離酸、三氯乙醛(酸)和重金屬元素含量控制不當,同樣會引起肥害。通常是這些有害物質在植物體內累積致害,傷害根系,破壞植物健康,就不逐一說明啦。
防治措施:
作物肥害的發生是可以人為控制的,只要掌握各種化肥的性能,特點,科學施用,肥害現象基本上是可以避免的。
1、合理施肥
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特點和肥料效應來施肥。施用前先測量并按濃度施用,尤其是氮肥一次不能過多,葉面噴施濃度不宜過高。
2、增施有機肥
施入土壤中的有機肥,對陽離子具備很強的吸附能力,使之濃度不至于過高,提高土壤養分的緩沖能力,大大減少肥害的發生,建議配合使用海精靈生物刺激劑根施型,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增強作物抗力能力。此外,糞肥料必須腐熟再施用。
3、增施生物菌肥
生物肥料除具有產生大量活性物質的能力外,還具有固氮、溶磷、解鉀、抑制植物根際病原菌等功能,調節土壤微生物區系的組成,改善土壤生態環境,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
4、選用正確的施肥方法
切勿將化肥(特別是氮肥)撒施于土表,施肥深度以根系分部位置為參考,施肥距離蔬菜根系10cm左右,果樹則在樹冠滴水線處為宜。土壤過于干旱時,追肥后要及時灌水,以防發生灼根。葉面噴施肥料時,各種中微量元素的適宜濃度一般為0.01~0.1%,大量元素為0.3~1.5%。
提醒大家在平時要多注意觀察,以做到早發現早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想了解更多農藥使用技術、病蟲害防治方法,可以關注火爆農化招商網微信公眾號【nh1988TV】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