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農藥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消滅或者控制及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產品,調查顯示,我市在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上,有害生物發生種類和數量增加、面積擴大、危害加重,農藥使用也越來越普遍,使用量越來越大。
如何科學合理使用農藥,提高病蟲草害防治水平?1月5日,市農科所農藝師雷世鳴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外一種生物,大致可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它利用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是降低雜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一種方法。“它的優點是不污染環境,這是農藥等非生物防治病蟲害方法所不能比的。”雷世鳴介紹說,由于化學殺蟲劑的長期使用,一些有害昆蟲已經產生很強的抗藥性,他們的天敵又大量被殺滅,致使害蟲十分猖獗,而利用生物防治病蟲害能夠大大提高防治效果,因而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在他看來,加強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既可充分發揮生物防治低毒、長效的優勢,又可充分利用化學殺蟲劑能夠快速、高效、簡便、消滅蟲害的特點,有效防治農作物蟲害的大面積發生,達到很好的綜合防治效果。
推廣低毒高效的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活體(真菌、細菌、昆蟲病毒、轉基因生物、天敵等)或其代謝產物(信息素、生長素、萘乙酸、2,4-D等)針對農業有害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的制劑。它是天然存在的或者經過基因修飾的藥劑,與常規農藥的區別在于其獨特的作用方式、使用劑量低和靶標種類的專一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物農藥的范疇不斷擴大,涉及到動物、植物、微生物中的許多種類及多種與生物有關的具有農藥功能的物質,如植物源物質、轉基因抗有害生物作物、天然產物的仿生合成或修飾合成化合物、人工繁育的有害生物的拮抗生物、信息素等。“概括起來,生物農藥主要具有選擇性強,對人畜;對生態環境影響小;可以誘發害蟲流行病;可利用農副產品生產加工等方面的優點。”雷世鳴告訴記者,大量引進推廣低毒、高效專治的生物農藥,對于防治好農作物病蟲草害及提高農產品的性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