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是植物正常生長必需的微量營養元素之一,雖然它在植物體內的含量不高,但它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鐵素不僅參與植物葉綠素的合成、呼吸作用和氧化還原反應等生理過程,同時也是許多功能蛋白的重要輔助因子。
鐵雖然在土壤中的豐度很高,但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鐵卻很少,導致植物極易缺鐵,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的石灰性土壤上,缺鐵現象較為嚴重。由于鐵在植物體內難以移動,一旦缺乏時,植物常會率先表現出幼葉失綠的癥狀。
1、葡萄缺鐵:初期新葉失綠,僅葉面保持綠色,嚴重時葉緣和葉尖發生不規則的褐色壞死斑,枝條停長,卷須較大,葉片看似灼燒狀;坐果率低,有時花蕾全部脫落,果粒小。
2、柑橘缺鐵:葉脈為綠色網紋狀,脈間黃綠,枝條細弱。嚴重時,幼葉及老葉均變成白色,中間葉脈常綠,且葉片易脫落。
3、獼猴桃缺鐵:葉肉變黃,葉脈保持綠色,致使葉面呈現出綠色網紋狀黃化。缺鐵嚴重時,新梢頂端枯死;果實上表現為果實變黃,果實淡而無味。
4、百香果缺鐵:新葉出現黃化,葉片小而薄,果實變小,品質低劣。
5、草莓缺鐵:初期新葉葉脈間失綠,中度缺鐵時會有短暫的綠色復原現象,缺鐵嚴重時,新長出的小葉和新成熟的小葉都會變白或黃化,葉片邊緣壞死,葉片邊緣的葉脈間變褐壞死。
6、西瓜缺鐵:初期或缺鐵不嚴重時,頂端新葉葉肉失綠,呈淡綠色或淡黃色,葉脈仍保持綠色。隨著時間的延長或嚴重缺鐵,葉脈綠色變淡或消失,整個葉片呈黃色或黃白色。
7、番茄缺鐵:其植株頂芽及新葉常出現黃白化,且沿葉脈殘留綠色,葉片變薄,葉片基部還出現黃色斑點,一般沒有壞死和變褐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