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種植施肥是關鍵,怎么有效的為作物施肥,技術才是核心,接下來就由小編詳細的為您介紹下農作物施肥的技術,幫助大家更好的為農作物施肥。
農作物施肥的技術:
六種常見關鍵技術重點推廣
平衡施肥技術
東北春玉米目標產量800~900公斤/畝,N-P2O5-K2O推薦施肥量分別為12~14公斤、4公斤和5公斤(簡寫為12~14-4-5,后同);
華北冬小麥目標產量500~600公斤/畝,推薦施肥量14~15-8-6;華北夏玉米目標產量600~700公斤/畝,推薦施肥量16~18-5-6;
長江中下游冬小麥目標產量300~500公斤/畝,推薦施肥量10~12-5-6.5;長江中下游單季稻目標產量600~800公斤/畝,推薦施肥量11~14-4~5-6~8;長江中下游早稻目標產量450~550公斤/畝,推薦施肥量10-6-10,晚稻目標產量550~650公斤/畝,推薦施肥量12-5-12。
有機肥替代技術
在推薦養分用量下,建議東北春玉米采用有機肥氮30%,化肥氮70%,商品有機肥100~150公斤/畝,或畜禽糞肥1000~1500公斤/畝;
華北冬小麥有機肥氮30%,化肥氮70%,商品有機肥150~200公斤/畝,或畜禽糞肥1500~2000公斤/畝;華北夏玉米有機肥氮30%,化肥氮70%,商品有機肥150~200公斤/畝,或畜禽糞肥1500~2000公斤/畝;
長江中下游冬小麥有機肥氮30%,化肥氮70%,商品有機肥100~150公斤/畝,或畜禽糞肥1000~1500公斤/畝;長江中下游單季稻有機肥氮20%,化肥氮80%,商品有機肥100~150公斤/畝,或畜禽糞肥1000~1500公斤/畝;長江中下游早稻和晚稻有機肥氮20%,化肥氮80%,商品有機肥100~150公斤/畝,或畜禽糞肥1000~1500公斤/畝。
秸稈還田技術
建議東北玉米秸稈粉碎還田,翻埋20~30厘米,氮肥基追比2∶1;華北玉米秸稈粉碎還田,翻埋10~20厘米,氮肥基追比7∶3;華北小麥秸稈粉碎還田,翻埋10~20厘米,氮肥基追比7∶3;長江中下游稻麥輪作水稻秸稈粉碎還田,翻埋10~20厘米,氮肥基追比7∶3;小麥秸稈粉碎還田,翻埋10~20厘米,氮肥基追比6∶4;長江中下游雙季稻秸稈粉碎還田,翻埋20~30厘米,氮肥基追比4∶6。
新型肥料技術
采用緩控釋肥料與肥料相結合的一次性施肥技術。建議東北春玉米采用緩控釋肥料(90d)30%與尿素70%一次基施;華北冬小麥采用緩控釋肥料(90d)40%與尿素60%一次基施;華北夏玉米采用緩控釋氮肥(60d)40%與尿素60%一次基施;長江中下游冬小麥采用緩控釋肥料(90d)40%與尿素60%一次基施;長江中下游單季稻采用緩控釋肥料(90d)40%與尿素60%一次基施;長江中下游早稻和晚稻均采用緩控釋肥料(90d)50%與尿素50%一次基施。除緩釋肥料外,因地制宜選用水溶性肥料、液體肥料、葉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調理劑等高效新型肥料。
肥料機械深施技術
建議東北春玉米施肥點在種子下方13厘米,即土下15~18厘米;華北冬小麥施肥點在種子下方5~7厘米,即土下10厘米;華北夏玉米施肥點在種子下方5~7厘米,即土下10厘米;長江中下游冬小麥條施在秧苗側5厘米,土下10厘米;長江中下游單季稻施肥點在秧苗側5厘米或正下方,即土下12厘米;長江中下游早稻和晚稻施肥點在秧苗側5厘米或正下方,即土下12厘米。條件不具備時,可因地制宜選用化肥深施機械、追肥機械、種肥同播機械等操作。
水肥一體化技術
結合高效節水灌溉,推廣滴灌施肥、噴灌施肥等技術,促進水肥一體下地,提高肥料和水資源利用效率。
不同區域因地制宜選擇技術模式
東北地區施肥原則是控氮、減磷、穩鉀,補充鋅、硼、鐵、鉬等微量元素。主要措施為結合深松整地和保護性耕作,加大秸稈還田力度,增施有機肥;適宜區域實行大豆、玉米合理輪作,在大豆、花生等作物推廣根瘤菌;干旱地區玉米推廣高效緩釋肥料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東北春玉米有機肥氮力爭達到20%~30%,可減施化肥氮20%~30%,減施化肥磷35%~50%;氮肥基追比秸稈還田下達到2∶1;提倡施用釋放期90天的緩控釋肥與氮肥3∶7,采用播種時結合化肥機械深施技術,進一步減施氮磷10%;拔節前,追施總氮肥量的30%,追肥部位離植株10~15厘米,深8~10厘米。
華北地區施肥原則是減氮、控磷、穩鉀,補充硫、鋅、鐵、錳、硼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為周期性深耕深松和保護性耕作,實施小麥、玉米秸稈還田,推廣配方肥、增施有機肥,推廣玉米種肥同播,棉花機械追肥,注重小麥水肥耦合,推廣氮肥后移技術;蔬菜、果樹注重有機無機肥配合,有效控制氮磷肥用量;設施農業應用秸稈和調理劑等改良鹽漬化土壤,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使用石灰等調理劑改良酸化土壤,發展果園綠肥。冬小麥有機氮達到20%~30%,可減施化肥氮20%~30%,減施化肥磷35%~50%;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深耕深旋、精細整地,氮肥基追比7∶3;提倡施用釋放期90天的緩控釋肥與氮肥4∶6;播種采用化肥機械化深施或種上肥下分層施肥,可進一步減施氮磷10%;夏玉米輕施苗肥、重施大喇叭口肥,秸稈還田下種肥同播苗期施用氮肥總量的70%和全部磷、鉀、鋅肥,穗肥于大喇叭口期開溝追施總氮量的30%,以促穗大粒多粒飽,提高葉片光合能力,延長穗葉功能期,增加粒重。有機氮力爭達到20%~30%,可減施化肥氮20%~30%,減施化肥磷35%~50%;秸稈還田氮肥基追比達到7∶3;提倡施用釋放期90天的緩控釋肥與氮肥6∶4。
長江中下游地區施肥原則是減氮、控磷、穩鉀,配合施用硫、鋅、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措施為推廣秸稈還田技術,推廣配方肥、增施有機肥,恢復發展冬閑田綠肥,推廣果茶園綠肥;利用鈣鎂磷肥、石灰、硅鈣等堿性調理劑改良酸化土壤,高效經濟園藝作物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冬小麥有機氮力爭達到20%~30%,可減施化肥氮20%~30%,減施化肥磷35%~50%;氮肥基追比秸稈還田下達到7∶3;提倡施用釋放期90天的緩控釋肥與氮肥4∶6;播種時結合化肥機械深施,可進一步減施氮磷10%;單季稻有機氮力爭達到20%~30%,可減施化肥氮20%~30%,減施化肥磷35%~50%;氮肥基追比秸稈還田下達到7:3;提倡施用釋放期90天的緩控釋肥與氮肥4∶6,插秧時結合化肥機械深施,可進一步減施氮磷10%;雙季稻有機氮力爭達到20%~30%,可減施化肥氮20%~30%,減施化肥磷35%~50%;氮肥基追比秸稈還田下達到6:4;提倡施用釋放期90天的緩控釋肥與氮肥5∶5;插秧時結合化肥機械深施,可進一步減施氮磷10%。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施肥的技術,希望小編總結的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種植農作物,減少不必要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