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農民購買化肥大多隨大流,且購肥渠道雜亂。少數有主見的農民認同大品牌,寧愿多花錢也要買好肥,但大多數農民貪圖便宜,從一些小經銷商處購買一些廉價化肥。“有些農民愛貪小便宜,這正是他們上當的原因。
市農業局土肥站站長張乃國說,有些假肥料,登記證、標識正常,但是含量不足,名義上是復合肥,實際上缺多種元素,常見的是鉀和磷含量不足。還有的就是碎石顆粒,包上一層氮,就當成了復合肥,三年還不化,也不可能化。
我們發現化肥問題真不少,問題主要有“四多”。
一是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掛靠經營較多。一些無照商販利用自己在鄉鎮或者偏僻農村有沿街房屋的條件,從一些不法商販手中購進化肥經營;還有些個體工商戶在從事的經營場內,超出工商部門核準的經營范圍,擅自從事化肥經營;有的掛靠有資質的企業從事化肥經營;有的打著農業部門、林業部門的旗號,利用講座的形式,在農村進行銷售。還有的給村委會一定好處,通過村委會攤派給農民。
二是假冒偽劣化肥較多。有些人員租賃廢舊的廠房,利用晚上生產假冒偽劣化肥,天亮前運往偏僻農村的商販手中銷售。有的將質量低劣的產品裝入標有國家標定質量的包裝袋中銷售,坑害農民。有些生產化肥的小作坊,既沒有生產技術,也沒有生產能力,卻把生產的質量低劣的化肥、復合肥等肥料裝入或品牌的包裝袋中進行銷售。
三是質量不合格的多。有的生產企業和化肥經營業戶為了降低成本、擴大市場、增加高額利潤而相互串通,通過協商的方式,由生產廠家根據業戶的需求,生產含量達不到國家標準的化肥,裝入正規的標準袋中進行銷售。有的企業對質量把關不嚴,生產的肥料不符合標準。有的小型企業生產技術低,管理能力差,有季節性地生產貼牌肥料、侵權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肥料進行銷售。
四是投訴較多。由于化肥市場不規范,監管不到位,再加上多數農民自我保護意識差,買肥料時不看質量、不看保質期,只為省錢,貪圖便宜,常常上當、受騙,這也導致農民朋友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較多。
選購化肥:請擦亮雙眼
工商部門自2005年開展了“紅盾護農”工程,農業部門也有部分化肥執法職能,在他們的努力下,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化肥市場上假冒偽劣橫行不法的行為。但由于執法力量薄弱,加上利益驅使,假冒偽劣頑根難除。這種情況下,需要農民擦亮眼睛選購化肥。
提醒農民購肥時要選擇比較大的經銷商和品牌。要增強防范意識,不要被經銷商的甜言蜜語所迷惑。同時,切忌貪圖蠅頭小利,以免上當受騙。購買化肥別忘記索要發票、查經營戶的營業執照和生產企業的生產許可證,同時留好樣品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