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雨年份,葡萄白腐病是經常發生的一種病害,帶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那么葡萄白腐病的癥狀是什么?怎么防治葡萄白腐病?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癥狀
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粒、穗軸、枝蔓,也可危害葉片。果粒發病是先從果梗開始,初期為水漬狀淺褐色不規則病斑,逐漸向果粒蔓延,果粒基部變淺褐色,果肉軟腐,以后果粒變黃褐色腐爛。發病7天以后變深褐色,皮上密生灰白色小粒點(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爛果的果梗和穗軸縊縮,軟腐,此時可造成大量落果。病果失水迅速時則可變成僵果,掛在蔓上不易脫落。新蔓上發病,一般是由傷口處發生病斑,病斑初期邊緣深褐色,內部水漬狀,病斑沿枝蔓向兩端擴展,并同時凹陷,表面密生灰白色粒點。當病斑擴展繞蔓一周時,先端黃萎,枯死,后期病蔓皮層開裂呈絲狀。維管束及表皮與木質分離。葉片發病是由葉尖部或葉緣開始,病斑黃褐色水漬狀,稍凹陷,呈同心輪紋狀向外擴展,后期在病斑上和葉脈上產生灰白色。然后病斑干枯破裂。
二、發病規律
葡萄白腐病菌主要是隨病殘體在土壤表面和表土層中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腐生1―2年。在土壤中以病果病菌也較多,5~m以上表土病菌更多。病菌越冬后產生分生孢子,主要靠雨水反濺傳播到近地面葡萄植株幼嫩部位,當初發病部位再產生分生孢子后,則借風雨傳播,在園內進行不斷再侵染。病菌的分生孢子主要通過傷口侵入,所以一切造成傷口的因素,如大風雨、冰雹、裂果等均易導致病害暴發。在環境條件適宜條件下,白腐病菌潛育期短至為4天,長至為8天,一般是5―6天,由于潛育期短,再侵染次數多,所以是一種流行性病害。葡萄白腐病發病輕重與多種因素有關。首先是天氣高溫高濕有利白腐病分生孢子萌發侵人。分生孢子萌發適宜溫度為28―32E,相對濕度95%以上,在水滴中萌發率偏高。因此,葡萄臨近著色期天氣陰雨連綿,有利于白腐病發生。其次葡萄果實組織成熟度與發病有密切關系。病菌分生孢子在清水和青果汁中均不能萌發,在糖液中和成熟的果汁中易萌發。當葡萄組織幼嫩,表面凝水中糖類物質少,愈傷能力強,病菌不易侵染。當葡萄組織越接近老熟,表面凝水中糖類物質增多,愈傷能力衰退時,病菌則易侵染。所以在自然條件下,葡萄白腐病不能在幼果上發生,而只能在果實著色至近成熟期發生,越近成熟期,受害越嚴重。另外果穗距地面越近發病早,并受害嚴重。河北省葡萄白腐病一般從6月中、下旬開始發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發病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