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北方地區整體的雨水特別多,特別是黃淮海區域的降雨超過了往年的同期,降雨量特別大,降雨次數比較多,對玉米的田間管理及高產影響特別大。特別是7月底至8月初的這段時間,許多地區玉米進入拔節授粉期,本身需要消耗的營養過多,導致玉米自身抗病能力下降,玉米的莖基腐病發生呈上升加重的趨勢,如何做好玉米莖基腐病的防治工作。
玉米莖基腐病的危害
玉米莖基腐病是玉米種植區域發生呈上升趨勢的一種病害,該病一旦發生之后會造成玉米的植株及早枯萎,同時主要危害中部莖稈和葉鞘,發病癥狀為發病后葉鞘和莖稈上出現水漬狀腐爛,有腥臭味,一般發生時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發生,首先是植株的中下部葉鞘或者莖稈出現癥狀,造成生長點的組織壞死,病株容易從病部折斷,造成玉米不能抽穗或者結實,造成玉米的嚴重減產或者絕收。
玉米莖基腐病的發生原因
玉米莖基腐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土壤中鐮刀菌和腐霉菌侵染引起的,特別是近年來的秸稈還田的推行,許多區域秸稈還田不到位,土壤翻耕太淺,導致秸稈附著在地表不能及時發酵處理,導致土壤中病菌過多,遇到高溫高濕天氣持續時間過長,導致病菌傳播速度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