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在廣袤的膠東田野里,沉甸甸的金黃麥穗隨風搖曳,一臺臺大型收割機在麥浪里來往穿梭,收獲著農民的希望和笑顏,收獲著夏糧豐收的累累碩果……
6月22日,在萊州山東登海種業第19試驗場小麥玉米周年高產攻關田里,由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來自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河南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5家單位的專家,對煙臺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萊州市農業農村局和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設的“登海206”小麥10畝高產攻關田進行了現場實打驗收。

專家組依照農業農村部小麥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對攻關田進行了現場實地查勘,考察了小麥長勢,聽取了工作情況匯報。采用機收方式,現場實打面積10.11畝,籽粒現場稱重7981.54公斤,測定含水量11.8%,按照13%標準含水量,折算平均畝產800.36公斤。
這是該高產攻關田在去年實打產量790.1公斤的基礎上,科研、行政、推廣三方進一步加強協同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進一步優化栽培技術方案,集成運用“高產優質新品種+深耕配合增施有機肥+精細整地+精細化種子處理+寬幅勻播結合播前播后兩次鎮壓+水肥一體化+病蟲綠色防治+一噴三防+災害綜合應對”等關鍵技術,加強精細化田間管理,攻關田小麥長勢均衡穩健。在長達240多天的生育期內,克服了冬季低溫、春季倒春寒、中后期多雨寡照等不利氣象條件,科學防治了小麥條銹病、莖基腐病等重大病害,取得了畝產突破800公斤的好成績。這也是國內實收面積10畝以上取得的一個嶄新的歷史性好成績,凸顯了糧食生產“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意義。下一步,我們將在同一地塊搞好下茬玉米高產攻關,從培養地力、加深耕層、提高播種質量和優化肥水調控等方向,進一步搞好技術集成創新應用,為實現小麥玉米周年2噸糧、一畝地養活5個國人的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來源:煙臺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