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是指從出苗至現蕾期的天數,一般從4月下旬至5月底,一般為30天左右。在產量構成中,岀苗后的保苗株數是決定產量的關鍵一環。本文為大家帶來了棉花苗期生長指標及調控措施供大家參考。
一、棉花苗期調控內容及指標
苗期管理目標是壯根、壯苗,打好豐產基礎,是從出苗至5月下旬現蕾的時期。苗期塑形總體達到“矮、穩、墩”結構。即“腳矮、穩健、敦實”。
一是株高控制在18~20厘米,現蕾前株寬>株高,寬高比為2.5;現蕾時寬高比為1.0,紅莖比0.4~0.5,主莖節間長度3~4cm,葉片數6片,葉面積指數0.3左右。
二是苗期主莖日增長量平均在0.45厘米/天;主莖葉齡日增長量平均在0.2片/天。
三是田間持水量保持在55%~60%。
四是避免高腳棉、破葉棉、僵苗、弱苗等現象發生。
二、調控措施
一是苗期于一葉一心期、五葉期和七葉期進行2~3次化控(用赤霉素或縮節胺等化學生長調節劑對棉花進行促和控的措施),藥劑和用量見各階段,對于旺苗田,可增加縮節胺用量及噴施次數,但對縮節胺敏感的品種,應適當減少縮節胺施用量。
二是對于弱苗,及時進行葉面肥、生長劑、激素、中耕等措施促調,一般用尿素(或磷酸二氫鉀)100~200克/畝兌水噴施,噴施赤霉素l~2次,中耕2~3次。
三是缺鋅棉田用0.1%~0.3%硫酸鋅溶液噴施。
四是注意防治棉薊馬、地老虎、棉花爛根病等病蟲害。
三、棉苗1片真葉期
(一)調控內容及指標
一是除掉子葉節高度的株高2.5cm(距地高度7cm左右)、紅莖比0.4。二是花芽分化早,主莖節間開始穩健生長。
三是次生根發育良好。
(二)調控措施
采取以化控為主要特征的調控技術,調控1、2主莖節間,花芽和根系的生長發育。一是噴施縮節胺15.0~17.5g/hm2。二是進行中耕(見苗期),促根系發育。三是噴施葉面肥(見苗期)。
四、棉苗5片真葉期
(一)調控內容及指標
一是株高11cm左右,紅莖比0.5左右,葉面積指數0.25~0.3。
二是株寬>株高,寬高比1.5~2,株寬20cm左右。
三是1~4葉在同一平面上,1、2片葉已基本定型,3、4片葉處于快速生長階段。
四是1、2主莖節間長度基本定型,節間長度4cm左右,3、4主莖節間處于快速生長階段,5主莖節間處于新生。
五是避免徒長、節間長、株高大于株寬。
(二)調控措施
采取以化控、機械物理調控、葉面調控為主要特征的調控技術。重點調控第3、4葉大小、第3、4主莖節間長度穩定在4cm左右、使新生第5節主莖穩健生長、株高與株寬比例合適。
一是正常棉田噴施98%甲哌鎓1.5~2克/畝。
二是僵苗棉田噴施赤霉素或尿素(100~200克/畝)水溶液。
三是對板結土壤(大雨過后棉田)視情況進行中耕。四是防治盲蝽象、蚜蟲等蟲害。
五、棉苗7片真葉期
(一)調控內容及指標
一是株高18~20cm,紅莖比0.6左右,葉面積指數0.3~0.4。
二是生長中心開始向生殖轉化,果枝數1個,果枝處于伸長狀態,果枝已有可見蕾,呈現葉苞蕾狀態,蕾數1~2個、果節數2個左右。
三是第3、4片葉基本定型,第5、6片葉處于快速生長狀態。
四是第3、4主莖節間基本定型,節間長度4cm左右。第5、6節間處于快速生長階段,第7節間處于新生。
五是根系發育加快。
六是形成株高≥株寬,呈上下窄、中間寬的矮穩墩結構。構建好“半”字型結構的縱底,為壯株打好穩健的基礎。
七是避免營養生長旺、生殖生長弱,現蕾晚,節間細長。
(二)調控措施
繼續采取以化控、機械物理調控和葉面調控為特征的調控技術。塑形方向是調控營養生長和莖尖生長,促進果枝枝尖生長,使第5~6葉、第5~6主莖節間、新生第7節間穩健生長。
一是正常棉田噴施縮節胺1.5~2g/畝。
二是對弱小苗棉田,用赤霉素或尿素(100~200g/畝)水溶液噴施。
三是防治盲蝽象、蚜蟲、紅蜘蛛等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