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過后玉米價格還能繼續上漲嗎?
12月以來國內主產區銷售進度持續加快,基層余糧逐漸消耗,現貨市場收購難度增加,深加工企業上量不多,收購價格出現止跌反彈趨勢,市場看漲的預期再度強化。不過玉米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還有些影響因素值得注意:
一、11月玉米進口量又創年內新高
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11月我國進口玉米122.6萬噸,環比增幅7.4%,同比增幅1141.87%,11月采購美玉米76.2萬噸,占比62%。1-11月我國累計進口玉米904萬噸,同比提高122.7%。與此同時谷物進口也出現同比明顯增長態勢,其中11月小麥進口80萬噸,同比提高77.8%,1-11月小麥累計進口749萬噸,同比提高150.5%;11月大麥進口111萬噸,同比提高170.7%,1-11月大麥累計進口710萬噸,同比提高24.8%。11月高粱進口24萬噸,同比提高300%,1-11月高粱累計進口427萬噸,同比提高440%。從美國USDA出口銷售報告來看,12月17日當周,美國玉米出口銷售凈增65.11萬噸,其中對出口銷售11.8萬噸。未來進口玉米數量或還將繼續增長。
二、新玉米銷售快速推進
據國家糧食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中晚稻、玉米和大豆6803萬噸。黑龍江、山東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3446萬噸。當前收購進度遠高于去年同期,僅次于2015/16年度臨儲玉米收購的后一年。另外,截至12月21日吉林全省入統企業收購玉米214.2億斤(約合1200萬噸),同比增加93.4億斤;截至12月20日黑龍江全省入統企業累計收購玉米283億斤,同比增加105億斤。遼寧糧食和儲備局也表示新玉米收購進度也比去年同期快一倍多。截至12月20日,山東全省共收購玉米431萬噸,同比增加42萬噸。12月20日河南全省市場化收購玉米20.78億公斤。
三、臨儲玉米定向拍賣
自9月3號臨儲拍賣結束后,為了穩定市場供應,平抑過瘋狂上漲的玉米行情,12月11日臨儲玉米拍賣重啟。截至到上周末臨儲玉米已累計投放235萬噸玉米,成交225萬噸,成交率高達96%,高溢價超過200元/噸。臨儲和定向拍賣一定程度補充深加工企業庫存水平,給過熱的市場降溫效果明顯。
四、玉米燃料乙醇加工受控
今年12月21日,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能源發展》白皮書,提及“嚴格控制燃料乙醇加工產能擴張”。隨著玉米燃料乙醇的快速發展,在拓展延伸產業盈利鏈條上,近年來玉米深加工產能擴張加速,生豬養殖產業的快速擴張拉動玉米飼料消費快速增長,玉米供需形勢從過剩到偏緊轉變。在前期補貼刺激下大規模擴張之后,乙醇燃料產能并未有效消耗。2018年國內乙醇產能增速達到210.5萬噸,然而產能大規模擴張之后并未有效消耗,2018年產量僅增加34萬噸,供需失衡使得2019年產能增速放緩。在糧食和能源的底線下,燃料乙醇政策方向已明確為嚴控擴張,延緩產能擴張減少了燃料乙醇過剩壓力,對玉米的需求量也可能逐步降低。
目前基層貿易商仍有看漲預期,囤糧挺價意愿較強,春節前用糧企業考慮疫情以及漲價風險也出現提前備貨現象,備貨周期相應拉長,季節性賣壓很難呈現,飼用需求長期看好,供需缺口或繼續擴大,因此預計玉米長期上漲趨勢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