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冬小麥即將迎來播種季節。機械播種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麥種植模式已經逐步轉變成為“七分種、三分管”,是否能科學播種對于小麥的豐產豐收至關重要。本期特編輯一組麥播技術介紹,希望給農民朋友提供幫助。
一要整地質量環節
整地是播種的基礎,是道工序。它的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播種質量。要實現和提高整地質量,首先要把握好土壤墑情。水分是種子發芽、出苗的必要條件。小麥種子必須吸收相當于本身重量45%左右的水分才能發芽。水分不足,往往成為影響出苗和提高小麥產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當沙土地含水量小于14%~16%,壤土含水量小于16%~18%,粘土地含水量小于22%~24%,都應澆足底墑水;若大于應涼墑或采取其他措施,使土壤墑情在狀態。其次要搞好玉米秸稈還田。無論采用那種機械化秸稈粉碎方式還田,一般要求對還田秸稈粉碎兩遍,使10厘米以下碎秸稈達到95%以上,茬高不大于5厘米,并防止漏切,以確保秸稈粉碎質量。
同時要在秸稈粉碎后進行適量補氮,這是機械化秸稈還田非常重要的環節,一般要求畝增純氮2公斤左右。再次要在秸稈粉碎還田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多施有機肥,同時按照測土配方,合理使用氮、磷、鉀肥或復合肥,以確保小麥生長所需營養。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耕整地方式,目前主要的耕整地方式一般為深耕、旋耕兩種,在選擇深耕時,要使耕后地塊達到“深、細、透、實、平”目標。深就是深度一般要達到25厘米以上。細:“小麥不怕草,就怕坷拉咬。”所以耕地后必須把土塊耙碎、耙細,沒有明暗坷垃。透就是要求耕透、耙透。做到不漏耕、不漏耙。平就是耕前粗平,耕后復平,做畦后細平,使耕層深淺一致。實就是表土細碎,下無架空暗垡,達到上虛下實。在選擇旋耕時,要與深松有機結合起來,耕后及時進行耙壓,使之達到農藝要求。
二要優良品種的選擇
選擇優良品種是實現冬小麥優質高產經濟、有效的手段。也是提高小麥播種質量的第二道工序。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小麥作為大農作物,其品種繁多各有特點。因此在選用小麥品種時,要考慮其特點,選擇適合本地條件和栽培條件的高產穩產的優良品種。并做到播前對種子進行清選和曬種,使種子凈度應在98%以上,發芽率不低于98%,含水率不超過13%。同時也要對種子進行攪拌。如邯鄲市可選用邯4564、邯6172、邯7086等優良品種。
三要選擇播期
小麥根系的適溫度為16℃~20℃,為2℃,超過30℃生長則受抑制,積溫650℃。在一般情況下,華北地區適宜播期為9月下旬~10月中旬,晚不應超過10月20日。如邯鄲市播期在10月5日~15日。適時播種的小麥,冬季適合根系生長的時間長,根系發達,播期若推遲,會使分蘗和次生根減少,根系發育不良。
四要做到適量勻播
精量勻播、創造優質群體。實行精量勻播,降低群體起點,生育前期促早發壯苗;中期減少無效分蘗,創建合理優質群體;后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精量勻播有利于提高單株生產力,是高產栽培的主要技術環節。同時,該技術能有效防止小麥倒伏引起的產量降低、品質惡化,是優質栽培的基礎,播種量一般在8~10公斤為宜。
五要正確操作機具播種
首先要選用有一定駕駛經驗,同時又具備一定的機械常識,對農業機械特別是小麥播種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經過有關部門培訓的機手。其次要認真選擇適宜的播種機械,因為我國小麥播種機廠家眾多,大小不一,技術力量良莠不齊,產品性能差異較大。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根據當地農藝要求,種植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性能優良的小麥播種機。三是作業前要對機具進行認真的檢查、保養與調整,使機具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四是在作業前要進行試播,試播距離不小于20米。五是作業中速度一要慢二要勻速,不能忽快忽慢,一般應保持在4~5公里/小時,出現問題及時處理,不能有重播漏播現象。要保持播深一致,覆土均勻,播深在3~5厘米之間,使之完全符合農藝要求。六是播后要及時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