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卷葉病
發布時間:2015/4/14 9:29:33 瀏覽次數:19483次
葡萄卷葉病具半潛隱特性,在大部分生長季節不表現癥狀,多數歐亞種病株在果實成熟階段才出現癥狀。在采收后到落葉前葉片癥狀明顯,葉緣反卷,脈間變黃或變紅,僅主脈保持綠色;有的品種則葉片逐漸干枯變褐。
葡萄卷葉病-為害癥狀
卷葉病發生于葡萄的所有種和品種。癥狀隨品種、環境和季節而異。春季的癥狀較不明顯,病株比健株矮小,萌發遲。在非灌溉區的葡萄園,葉片的癥狀始見于6月初,而灌溉區遲至8月份。紅色品種在基部葉片的葉脈間先出現淡紅色斑點,夏季斑點擴大、愈合,致使脈間變成淡紅色,到秋季,基部病葉變成暗紅色,僅葉脈仍為綠色。白色品種的葉片不變紅,只是脈間稍有褪綠。病葉除變色外,葉變厚、變脆,葉緣下卷。病株果穗著色淺。如紅色品種的病穗色質不正常,甚至變為黃白色;從內部解剖看,在葉片癥狀表現前,韌皮部的篩管、伴隨細胞和韌皮部薄壁細胞均發生堵塞和壞死。葉柄中鈣、鉀積累,而葉片中含量下降,淀粉則積累。癥狀因品種而異,少數品種如無核白(Thompson)和Perlette的癥狀很輕微,僅在夏季的葉片上現現壞死。壞死位于葉脈間和葉緣。多數砧木品種為隱癥帶毒。
葡萄卷葉病-病原特征
葡萄卷葉病可能是由復雜的病毒群侵染引起,其成員大多屬黃化病毒組。目前,至少已檢測出5種類型的黃化病毒組成員,定名為葡萄卷葉相關黃化病毒組(GLRaV)I型、II型、III型、IV型和V型。病毒顆粒的長度為1800-2200納米。從感病葡萄分離出的病毒有相當程度的一致性。還有一種較短的黃化病毒組病毒,顆粒長800納米,稱為葡萄病毒A(GVA),也經常和本病的發生有關聯。上述病毒間均無血緣關系;而且發生只限于韌皮部,不能靠機械傳染,但難度很大,現在有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上述1種或多種病毒聯合感染引起卷葉癥狀,可以認為是病害的病原。
葡萄卷葉病-傳播途徑
葡萄卷葉病在果園內傳播的報道很少,總的印象是本病擴散較慢。在美國加州有兩株病、健相鄰的葡萄,經過40年,正常株仍無任何異常。在混蟲媒介方面,有試驗證明卷葉病與粉蚧的存在有關。有3種粉蚧(長尾粉蚧、無花果粉蚧和橘粉蚧),可以傳播葡萄病毒A,長尾粉蚧傳播葡萄卷葉病毒III型。卷葉病毒可通過感染的品種插條作長距離傳播,特別是美洲葡萄砧木潛隱帶毒。
葡萄卷葉病-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育具有抗病毒病的砧木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措施。
(2)藥劑防治。在造成葡萄病毒病污染的地塊重新栽葡萄時,可在栽前進行土壤熏蒸,較好的土壤熏蒸劑有甲基溴和二氯丙烷,二氯丙烷用量為每667平方米用90~160千克,施用深度為75—90厘米;甲基溴用量為每667平方米用30千克,施用深度為50—75厘米。施后用薄膜覆蓋。土壤熏蒸后間隔1年以上再種葡萄,但這種方法非常昂貴,且并非十分,不宜推廣使用。
選種無病毒苗木可幫助許多歐亞種紅色葡萄品種減輕病害。采取下列措施得無病毒植;熱處理整株葡萄,在38℃下經3個月,然后將親朋梢剪下放于彌霧環境中生根,或莖尖組培;瓶內熱處理;微米型嫁接和分生組織培養等。
一、癥狀:葡萄卷葉病的癥狀依環境條件和一年中不同時間而變化。春季,病株癥狀不明顯,但一般較健株小,出葉晚。8月份出現癥狀,特征是先從基部葉片開始,葉緣向下反卷,并逐漸向其他葉子擴展。反卷后的葉片變厚變脆,葉脈間出現壞死斑或葉片干枯,葉片在秋季正常變紅時間之前就開始變成淡紅色。隨著秋季深入,病葉變成暗紅色,僅葉脈仍為綠色。病株光合作用降低,果穗變小,果粒顏色變淺,含糖量降低,成熟晚,植株萎縮,根系發...【查看詳情】
葡萄卷葉病在果園內傳播的報道很少,總的印象是本病擴散較慢。在美國加州有兩株病、健相鄰的葡萄,經過40年,正常株仍無任何異常。 (1)農業防治。選育具有抗病毒病的砧木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措施。 (2)藥劑防治。在造成葡萄病毒病污染的地塊重新栽葡萄時,可在栽前進行土壤熏蒸,較好的土壤熏蒸劑有甲基溴和二氯丙烷,二氯丙烷用量為每667平方米用90~160千克,施用深度為75—90厘米;甲基溴用量...【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